新聞大補帖
  • 風傳媒
    2021-12-01
    「疫苗」當選《韋氏字典》2021年度代表詞,「順性別」、「Meta」也擠進前十

    美國權威字典《韋氏字典》公布2021年度代表詞:疫苗。在《韋氏字典》的網站上,「疫苗」一詞的搜尋量比2020年多出601%,和2019年相比則增加1048%。索克洛斯基指出,除了疫苗本身,使用者也熱烈討論疫苗分配的公平性、強制接種疫苗、加強劑、疫苗猶豫和疫苗護照等議題。
    第八名「順性別」(cisgender)指「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性別相同」,在中情局(CIA)釋出徵人影片之後被大量查詢,也多次出現在性別討論之中。第十名「Meta」則是爭議不斷的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的新名字「Meta」。

    Loading...
    Loading...
  • 端傳媒
    2021-12-01
    混亂的對華政策背後,是歐洲外交的戰略失語與制度失能

    隨着中美「新冷戰」從預言逐漸成為現實,新聞和輿論的透鏡都被這一新興的兩極世界秩序重塑,大大小小的熱點國際事件日益被簡化為中美競爭的子話題。歐盟及其成員國混亂的對華政策是其中最鮮明的一例。
    然而,無論哪種解讀,都未能理解到歐洲對華政策背後的深層問題,從來都不在於「親美」還是「親中」的二元選擇,而在於歐盟長期以來在外交和安全事務上既缺乏一套有效的集體決策和執行機制,又缺乏一個清晰而現實的戰略。

    Loading...
    Loading...
  • 風傳媒 - BBC NEWS中文
    2021-11-30
    中國河南使用「紅綠燈」三色系統監控記者,紅色記者將被「實施分類處置」

    中國河南省正在建造一個使用面部掃描技術的監控系統,以用於監測記者和其他「關注人」。在BBC看到的文件中(文件副本),該系統將記者按照「紅綠燈」的體系劃分,包括綠色、黃色和紅色。文件表示,將對屬於「紅色」類別的記者「實施分類處置」。這些文件由監控分析公司IPVM發現。它們還簡述了監視其他「關注人」的計劃,包括外國留學生和女性移民。

    Loading...
    Loading...
  • 自由時報
    2021-11-30
    翁山蘇姬遭押逾6個月!消息人士:首次宣判將延至12月6日

    根據《路透》報導,翁山蘇姬自緬甸2月1日軍事政變後遭拘留,更從6月後以「單獨監禁」的方式遭到當局羈押,針對其案件審理的聽證會,也都以閉門形式舉行。
    緬甸軍政府轄下法院針對翁山蘇姬違反武漢肺炎防疫規定,煽動集會,涉嫌違反「天然災害法」(Natural Disasters Law)等近12項罪名作出宣判,《路透》嘗試與緬甸首都奈比多(Naypyidaw)的法院及掌權的軍事委員會發言人詢問,但目前皆無獲得回應。

    Loading...
    Loading...
  • 地球圖輯隊
    2021-11-26
    索羅門群島國會起火、商家遇劫 澳洲馳援台灣前邦交國

    過去兩天以來,近千位民眾出現在台灣前邦交國索羅門群島的首都荷尼阿拉市街頭抗議遊行,要求施政不力的總理下台。示威期間,民眾和警察發生衝突,就連國會都無法倖免於難,整個首都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根據2017年索羅門群島與澳洲簽署的雙邊安全協議。周四一早,澳洲政府便發布消息,表示它們將派駐人員前往索羅門群島「鎮暴及保護重要基礎設施」。

    Loading...
    Loading...
  • BBC中文網
    2021-11-26
    拯救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女子足球隊

    足球行動」(Operation Soccer Balls)是一項拯救阿富汗女子足球隊的大行動,它幫助這群女孩改變了命運。
    阿富汗女子青年隊逃離喀布爾,在葡萄牙獲得政治庇護已經有兩個月。
    在塔利班統治下,阿富汗禁止女性參與體育運動,而這些年輕女性將面臨暴力與虐待。她們被告知要燒掉她們的運動裝備,同時躲起來,但是這個行動幫助她們逃離,改變人生。
    我們隨「足球行動」團隊一起,走訪了這些逃亡出來的女孩,聽她們的故事。
    16歲薩達芙和她的朋友們離開家園和家人,重新開始新生活。
    在新的地方,她們能夠繼續踢她們熱愛的足球,無須害怕面對迫害。這是她們的故事。

    Loading...
    Loading...
  • 地球圖輯隊
    2021-11-25
    瑞典首位女總理7小時閃辭 未來有望再次回鍋?

    11/25,中間偏左的瑞典社會民主黨黨魁安德森在眾人支持下,驚險成為瑞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總理。
    不料,安德森的總理任期在接下來 7小時內風雲變色,先是執政黨提出的預算案卡關,隨後共組聯合政府的綠黨又宣布退出執政聯盟,使得安德森不得不照例請辭下台,結束了短命的首任總理任期。
    不過,這並不代表安德森就此與總理一職無緣,未來她依舊有意回鍋擔任瑞典總理,而這一連串變化也為瑞典近年紛亂的政局增添更多變數。

    Loading...
    Loading...
  • 中央通訊社
    2021-11-25
    里拉崩跌土耳其人苦難降臨 敲鍋打盆抗議百物漲

    土耳其通膨率從1月的14.97%,如今已飆至19.89%。自詡「利率敵人」的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認為緊縮政策無法抗通膨,施壓央行政策轉向積極寬鬆周期。央行貫徹總統意志,但卻,加劇里拉貶值。
    2018年里拉貨幣危機時,兌1美元匯價還在「7里拉保衛戰」。本月18日里拉兌美元匯價已貶破11里拉的心理關卡。22日晚間艾爾段宣布繼續抗拒緊後,23日一天內甚至接連跌破1美元兌12、13里拉兩個整數關口,單日貶值15%,連續第11個交易日創新低。
    高通膨讓民眾成為驚弓之鳥,對價格波動無比敏感。獨立新聞網站Bianet報導,11月以來里拉已貶值32%,把民眾逼上街頭,針對經濟危機和生活費飆高沉痛怒吼。反對派媒體Tele1電視台報導,23日晚間全國都有民眾走上街頭,電視畫面可以聽見暗夜示威的群眾猛敲鍋碗瓢盆表達不滿。

    Loading...
    Loading...
  • 上報
    2021-11-23
    雙手沾滿光州事件鮮血 南韓拒讓全斗煥安葬國家英雄公墓

    發動軍事政變上位、南韓前獨裁總統全斗煥23日因病去世,享耆壽90歲,但生前鎮壓光州民主運動的血腥決定,卻讓他在身後面臨嚴格的負面評價。
    退伍軍人部稍早主動發出聲明,表示這位前總統生前曾因叛國罪入獄,「雖然獲得特殊赦免重獲自由,但從入獄那一刻起,他就失去入葬國家英雄公墓的資格。」
    光州事件後經選舉上台的另一位前總統盧泰愚(Roh Tae-woo),10月份以88歲高齡病逝後,也因為類似原因、被剝奪安葬國家英雄公墓的資格。然而文在寅政府最終仍給盧泰愚5天期「國葬」禮遇,並公開認可他任期內的功勞;但被視為光州血腥鎮壓劊子手的全斗煥,恐難享有國葬禮遇。

    Loading...
    Loading...
  • 聯合新聞網 - 轉角國際
    2021-11-19
    國家為何一再失敗?黎巴嫩斷油、毒梟與內戰的「三重危機」

    2021下半年全球能源短缺問題,導致黎巴嫩無力進口足夠的能源,在全國大停電不久後又有石油設施發生大火,數十萬升汽油瞬間化為烏有。而由黎巴嫩真主黨在幕後掌控的能源公司仍不斷走私出售僅存的能源,加劇黎巴嫩財政和能源危機。此外早有相關研究指出,黎巴嫩生產和走私毒品問題的主因之一,與真主黨需要大量資金以維持影響力有關。
    不僅如此,10月14日在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支持者於首都貝魯特示威要求撤換調查貝魯特大爆炸案的特別檢察官無果後,真主黨與基督教民兵爆發歷時數小時的街頭槍戰,並於事後互相指責。
    黎巴嫩局勢長期不穩,也與中東地緣政治博弈有關。在美國減少軍事介入中東的大格局下,真主黨未來或會更有恃無恐擴張在黎巴嫩國內外的影響力,但在這個情況下,黎巴嫩距離全面沉淪已相差不遠矣。

    Loading...
    Loading...
  • 上報
    2021-11-16
    白俄放任難民滯留波蘭邊境 歐盟27國一致同意擴大制裁

    自2021年8月以來,大量中東、非洲難民經由白俄羅斯湧向波蘭邊境,引發難民危機。波蘭除動員軍警驅趕外,亦指控白俄羅斯策劃難民危機,將難民當成政治工具。
    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15日決議,將擴大對白俄羅斯的制裁,針對涉及將難民載運到波蘭邊境的個人或實體祭出懲罰。
    針對歐盟擴大制裁,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誓言報復,但並未宣布具體措施。白俄羅斯國家通訊社(BELTA)指出,白俄羅斯正說服難民回國,但沒有人願意回去。

    Loading...
    Loading...
  • 聯合新聞網 - 轉角國際
    2021-11-15
    打死隔離狗?中國防疫「登門格殺寵物犬」的無害化風波

    中國江西發生一起疫情隔離的寵物撲殺事件:一處社區因為發現染疫病例,實行防疫封鎖管理,住戶全被集中隔離。但12日有隔離的住戶控訴,被迫留在家中的寵物狗,遭到防疫人員直接撬開門入內當場殺害,不僅殘忍影像都被家中的攝影機錄下,地方政府聲稱是將寵物「無害化處置」的說詞,加上前段時間其他省分亦有類似的案件,因此引爆中國輿論憤怒。
    「江西寵物狗撲殺」的關鍵詞開始轉發流傳,網友幾乎一面倒抨擊地方政府和醫護人員「懶政造孽」,引得地方政府出面緩頰,官媒也反應迅速地出面譴責這種不近人情的殘忍措施。

    Loading...
    Loading...
  • 聯合新聞網
    2021-11-07
    專家:媒體素養 大人小孩都需要

    網路打破「分級制度」界線,新課綱上路後,教育部雖將媒體素養納入中小學領綱,但教師是否有將媒體素養融入課程,則是因人而異。
    專家認為,媒體素養教育永遠不夠,重點是引導學童分辨真假是非。教育部則承諾,將與時俱進,更新媒體素養教育資源,供教師參考。
    教育部表示,今年編列一七九二萬元預算,從高教到國教、師培、終身教育推動媒體素養行動,補助縣市政府辦理教師增能研習。

    Loading...
    Loading...
  • 風傳媒
    2021-10-25
    網軍、小編、酸民和媒體素養

    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作為民主自由的最大敵人之一,顯示出民主制度與言論自由的脆弱,而這個挑戰也是民主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共同面臨的挑戰。從川普當選開始,網軍成了跨國政治的顯學,大外宣和大內宣也成了媒體常見相互攻訐的詞彙。
    所謂的媒體素養教育,則是希望透過帶領學生認識這樣的數位生活環境,藉由接觸不同的訊息來源,讓自己有理解、認識不同論點的可能。另外,也訓練自己習慣多方查證,分辨哪些是基於事實的陳述,那些則是事實之上的意見或觀點。

    Loading...
    Loading...
  • 天下雜誌
    2018-11-05
    你是假新聞的幫兇?轉發訊息前,該思考的5件事

    「在英國,只有2%的兒童能夠辨識假新聞,」長期投入數位媒體識讀研究的英國學者波萊茲指出,研究也發現,並非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能遠離假新聞的侵蝕。身為網路時代的閱聽眾,如何避免淪為假訊息的幫兇?
    除了能夠反思網路文章的內容之外,還需要對整個廣泛的數位環境有所理解。「舉例來說,有批判性數位素養的讀者,會知道網路並不是一個中立的科技,裡面有很多不同的權力關係。」

    Loading...
    Loading...